媒體報導
Nov, 13, 2025
企業導入 AI Agent 為什麼常卡關?緯謙科技智能服務處副總羅傳璽解析 3 大迷思

專訪:《TechOrange》社長戴季全 / 撰稿:李昀蔚
AI Agent 的時代逐漸來臨,但許多企業開始導入 AI Agent 時,卻發現失敗率仍然偏高,成為當前企業亟欲克服的核心問題。本集《全新一週》邀請到緯謙科技智能服務處副總經理羅傳璽,從豐富的實戰經驗出發,深入解析企業導入 AI Agent 的三大常見迷思。
「我們把整個服務鏈分成四個階段,第一段是資料收集,第二階段是資料的治理,第三階段是資料呈現,最後會進入到第四階段,也就是資料應用,」羅傳璽分析,當資料量越大,可能就會出現「Garbage In, Garbage Out」的現象,企業就會浪費很多運算資源,因此如何把資料治理做好,是企業在展開 AI 應用前的關鍵第一步。
企業導入 AI 的三大迷思
「其實比較大的挑戰是,企業可能不清楚想解決什麼問題,或者是沒有辦法描述清楚要解決的問題內容,」羅傳璽觀察,企業導入 AI Agent 的最大挑戰往往不在技術本身,而是「需求模糊」。因此,企業成功導入 AI 的第一要務,除了做好資料治理外,就是要先把問題說清楚。
其次,在 AI 浪潮席捲之下,企業容易掉入一個錯誤迷思,就是認為 AI 可以解決所有問題。羅傳璽建議,在定義問題時,企業應該將問題切分成不同的階段來調整,因為如果在小範圍內能獲得突破,將有助於後續流程與整體問題的改善,也更容易取得成功。
第三個關鍵點在於組織與人才配套不足。羅傳璽認為,導入 AI 不僅是技術升級,更是組織思維與能力重構的挑戰,這牽涉到企業本身要與技術對接時,這些問題要能被「懂 IT 或懂技術的人」所理解。因此如果從外部引進 AI 人才,可能會因為不熟悉公司整體運營邏輯與流程,而無法解決實際問題,所以既有 IT 部門需要經歷一場「迭代」的過程,透過新工具提升效率。
AI 在醫療場域的落地應用
談到協助各產業導入 AI 應用的實戰經驗,羅傳璽從「FHIR 醫療雲平台」開始說起。羅傳璽指出,FHIR 其實是次世代電子病歷上雲背後的重要支撐,主要價值在於解決醫療資訊交換的標準化問題。FHIR 讓跨院資料可以互通,並讓醫院以外的藥廠、長照、生技公司等可能也需要存取健康資料的場域,在符合規範的條件下進行移動。
另一方面,羅傳璽指出,許多醫院目前正嘗試將護理紀錄透過語音轉文字技術自動化,這個階段主要是在進行「資料轉換」,也就是把語音的非結構化內容,轉化為文字的結構化資料,進一步生成報告或紀錄。羅傳璽舉例,當護理報告整理完成後,若內容正確性已經獲得驗證,接下來就能透過 AI Agent 自動將這些資料輸入醫院的 HIS 系統,取代耗時的人工登錄流程,不僅能減少人力負擔,也能提升作業效率與資料一致性。
AI Agent 在金融防詐的應用場景
除了醫療產業,緯謙科技在與甲骨文(Oracle)合作後,才開始將觸角延伸至金融業,並觀察到「防詐」與「防洗錢」會是剛性需求,因此便與新加坡新創 Tukitaki 攜手為台灣金融業導入 AI 驅動的防詐與防洗錢方案。
羅傳璽分享,過去許多銀行採用的是 「規則導向」(Rule-based) 的防洗錢方案,缺點是只要觸及規則就會告警,導致檢核人員必須耗費大量時間判斷警報的真偽。因此,緯謙協助金融業導入 AI 的策略,就是針對這些規則導向的告警,透過 AI 方式進行篩選,讓 AI 對警報展開「風險分級」,助力工作者快速分辨警報的重要性。
「Top-Down」是企業展開 AI 應用的關鍵
究竟企業如何順利導入 AI Agent,進一步獲得效益? 羅傳璽認為 Top-Down 是關鍵。「我覺得通常調整與改革要從 Top-Down 開始,就是老闆第一個要有意識,因為這牽扯到資源配置跟花費,這件事情如果老闆不支援,我認為在執行上面就會面臨很大的挑戰,」羅傳璽也以緯創為例,分享董事長經常辦理讀書會,並透過這個形式溝通觀念,同時解決思維層面的問題。
至於企業導入策略,羅傳璽歸納為三步驟:第一步,最重要的是清楚的「命題」,也就是釐清所要解決的目標;第二步,有了明確目標後,可以先做一個 POC(概念驗證),在一定的範圍內驗證問題是否真的被解決;第三步,可以透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,等到發現 POC 真的有效解決問題之後,再延伸到比較大規模的場景展開應用。
AI 導入的挑戰不在技術,而在思維。從問題定義與領導決心出發,企業才更有機會極大化 AI 價值。
資料來源:TechOrange科技報橘